昨天,11岁的儿子写了一篇作文,题目是《榜样》,我看了感到很震撼,没想到,儿子居然会选这样一个素材来作文,没想到教育孩子不需要靠吼,也可以这样润物无声。
      下面是儿子的作文原文:
      《榜样》
      近日,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故事,它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
      这个故事是这样的:一天,阳光明媚,一位父亲和儿子挑着一个箩筐往山上走。这个箩筐里装着一位老人,这位老人是那个孩子的爷爷。
      到半山腰了,父亲把老人从箩筐里抱了出来,放在地上。
      这位老人已经七十多岁了,得了重病,但还没死。
      父亲叫上儿子在地上挖了一个坑,把老人放进坑里,埋了起来。
      父亲原本打算把箩筐也一起埋了,但儿子阻止他说:“别把箩筐埋了,等你老了,我也要用这个箩筐把你挑到这里埋了。”
      父亲听了羞愧不已,连忙又把老人挖了出来(老人还没死),带回了家,好好孝顺。
      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是多么的重要啊!这将决定他将来做一个好人还是做一个坏人。
      文中的父亲给孩子做了一个“好榜样”,他差点毁了孩子的前途。
      孝顺是每个人做人的基本道德,你如果连孝顺都没了,你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用呢?
      所以,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孝顺的人,给孩子做个好榜样。
      这样,世上的风气将会越变越好!
      看完儿子的作文,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以前教育儿子的各种鸡飞狗跳:
      儿子题目不会做,我耐着性子压低声音给他讲解一遍,他站在旁边好像听懂了,可是当再遇到类似甚至一模一样的题,他又错得一模一样。
      气急败坏的我,把桌子拍得砰砰响,扯着嗓子吼道:“上次不是刚跟你讲过吗,一样的题目怎么又不会做了?你的脑瓜是木头做的吗?”
      每当这时,儿子总是低着头,默默流眼泪,看着他这个样子,我更加气愤,有时甚至还会动手。
      儿子作文不会写,我拿着题目,告诉他怎么审题,怎么找素材,可以用哪些素材,文章采用什么样的结构,结尾如何升华,引用哪些名人名言?
      可是,当儿子把作文拿过来给我看时,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,完全没有达到我的要求。
      气急败坏的我,把作文本往地上一扔,大声吼道:“写的什么狗屁文章,我都恨不得自己来写了,你只要把我说的写出来,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,你为什么不按照我说的去写呢?”
      每当这时,儿子总是低着头,默默地从地上捡起本子,笔直地站着听我的训斥。
      总之,每次指导儿子作业或者作文的时候,家里都是鸡飞狗跳,一个吼,一个哭。可是,我发现,越是吼,儿子的脑子好像越“笨”,因为害怕,他的脑子好像停止了转动。你越吼,他越不知道。
      这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,而且我一直没有找到解决之道。
      今天,儿子的这篇作文,却让陷入了深思。
      这篇文章虽然很朴实,但选题、取材、立意,我认为都非常好。
      儿子选了网上看到的一个故事作为素材,根据这个素材确定了文章的题目:榜样,然后又从这个故事引申开去,表明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,文章末尾点明了“我们一定要做个孝顺的人,给孩子做个好榜样”的主旨,首尾呼应,一气呵成!
      儿子这篇作文,完全没有我的指导,我没有告诉他怎么选题,怎么取材,采用什么样的行文结构。完全是他自己一个人完成的,而且仅用了一个小时。
      很多时候,教育孩子要吼,是因为我们低估了孩子的能力,总认为他什么都不会,啥也不懂,总喜欢把自己的认识和思想,强加给孩子,如果孩子没有按照我们说的去做,或者没有实现我们想要的意图,我们就会气急败坏,瞪眼睛、拍桌子,又吼又叫,搞得一个吼,一个哭,鸡飞狗跳。
      孩子,是一个有思想和灵魂的个体,他们的想象力其实非常丰富。其实,有时,我们可以换一种做法:你先不要提任何要求,放手让孩子去做,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,待他完成后,你再提修改或者指导意见,孩子做得好,及时表扬鼓励,做得不好,也不要批评,心平气和地提出意见建议。
      我想,这样做孩子也乐于接受你的意见,你也用不着又吼又叫,你们的亲子关系也会更加融洽,家庭氛围也会更加和谐。